柔和的灯光笼罩着讲台,他身着一袭白色中式服装,衣袂飘飘,怀抱一把吉他,正神情专注地弹奏着。琴弦轻颤,流淌出古朴而悠扬的旋律,如清风拂过湖面,激起层层涟漪。他开口吟诵: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……”这是《诗经・小雅・鹿鸣》中的经典篇章,他的声音抑扬顿挫,时而低沉浑厚,时而高亢清亮,独特的吟诵曲调,将两千多年前的礼乐场景生动呈现在众人眼前,每一个字都像是带着生命,在空气中跳跃。
这位用吟诵唤醒传统文化生命力的人,便是宁波读书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、象山县传统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孙健中。1981年,他出生于宁波海曙区,但他与象山的缘分很深,在象山的传统文化推广之路上留下了坚实而深刻的足迹。
早在2007年,孙健中作为一名志愿者,积极投身于各类公益活动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逐渐接触到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,被其深深吸引。随后的三年时间里,他沉浸在自我学习中,深入钻研诸多经典著作。《弟子规》《三字经》《论语》《诗经》等,他都熟稔于心,倒背如流。在学习的过程中,他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带来的身心愉悦,经典中的智慧不仅帮助他更好地理解生活,走出心灵的困境,还极大提升了他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。受益于传统文化的滋养,孙健中萌生了将这份宝贵财富推广出去,让更多人受益的想法。
2014年,对孙健中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,他与象山籍传统文化爱好者盛彩娣女士合作,成立了宁波读书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,决心以公司为平台,系统全面地推广传统文化。同年,他前往首都师大参加了为期5天的吟诵师资班。在那里,他深入学习了吟诵这一独特的读书方式。吟诵,讲究抑扬顿挫,先遵循古诗词平仄,吟出汉字的旋律之美,再把握音乐的韵律,最终领悟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。孙健中深深着迷于吟诵这种充满魅力的读书方式,他感受到在吟诵的过程中,读书变得充满乐趣,是一种纯粹的享受。“吟诵仿佛让那些古老的诗词和文章活了过来。”孙健中感慨道。
从首都师大学习归来后,他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,为许多诗词古文创作了独特的吟诵曲调。这些曲调朗朗上口,既符合诗词韵律,又易于传唱。因之前已在象山开展相关推广活动,2019年,他应象山县传统文化促进会之邀,在象山传授吟诵技巧。他在象山的五小和墙头学校,开展了“国学经典、古诗词吟诵”进校园项目。他每周四都要来象山,周四上午前往墙头学校,下午则奔赴五小,为两所学校的三年级学生和相关社团授课。课程内容围绕语文课本里的诗词和古文展开,将传统的吟诵教学与现代语文教育相结合。在教学中,他不是简单传授吟诵技巧,而是悉心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古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伟大人格。“通过吟诵,我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,而且吟诵起来特别好玩,我现在可喜欢古诗词啦。”学生们兴奋地说道。他还为语文老师讲解吟诵方法,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,让老师们能够更好地将吟诵融入日常教学中。
除了在宁波市区和象山积极推广古诗文吟诵外,孙健中的身影也频繁出现在奉化、慈溪、舟山等地。他创作并录制的吟诵作品已有600余首,这些作品在网上获得了数千万次的点击量,他推出了吟诵机,方便人们尤其是儿童随时随地学习吟诵;他编写了5本吟诵教材,这些教材内容丰富,编排合理,成为许多学校和家庭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。他设计了全面的蒙学课程体系,涵盖了生活习惯、礼仪、人文历史、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等多个方面。通过这些课程,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会吟诵,还能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,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。至今,他已在各地开办了近60期吟诵师资培训班,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培养了大量人才。
在推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,孙健中以吟诵为工具,不断努力前行。他的付出和奉献,让越来越多人感受到了古诗词、古文的美。“希望吟诵这种古老的读书方式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,让更多人在吟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!”他说,“传承经典,让幸福永存世间!”
一审 俞文喆
二审 吴敏勇
三审 郭媛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