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续高温不仅对日常生活带来“烤验”,给水产养殖业也带来不小的压力。7月15日,由象山(宁波大学)水产种业创新研究院水产科研团队组成的高温水产技术指导服务队,深入象山水产养殖一线,通过短时集中交流、塘边现场教学、高温技术物资支持等形式,保障高温季节水产养殖业生产安全
当天上午,在位于新桥镇的明瑞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,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教授郭海朋正指导学生对南美白对虾进行解剖。“去年病害发生每亩产量只有300斤,今年的情况看,每亩有近800斤,很健康。”明瑞水产负责人葛瑞阳说。
据了解,我县共有海淡水池塘养殖面积7万余亩,品种包括大黄鱼、梭子蟹、虾、贝类等。在位于石浦镇的兴鱼水产养殖基地,养殖户黄道根养殖大黄鱼已经有30多年了。虽然高温来临前,经验丰富的他已经做好投喂大蒜素、维生素等增强鱼类免疫力的准备工作,但在检测中还是发现了带病的大黄鱼。
“解剖发现大黄鱼体内有锥体虫,这个是大黄鱼死亡的诱因,还有继发感染的可能。”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助理研究员张波说,需要针对性用药,进行密切追踪,投喂增强剂提高抵抗力。
随后,张波和黄道根详细交流,提醒他在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,如发现异常及时沟通。黄道根表示,现在还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,有专家的帮助,我们能更好地把大黄鱼的病情控制住,很安心。
眼下,正是鱼、虾、贝类等水产养殖品种的生长旺季,也是高温和强降雨多发时期。水产养殖专家们介绍,在高水温条件下,养殖的生态系统不稳定,容易出现倒藻、水质败坏等问题,养殖品种受环境变化影响应激反应加剧,抵抗力下降,易引发各类病害,造成死亡。现场提醒养殖户定期开展水质环境和病害监测,勤换水降低水温,同时,根据天气情况合理使用增氧机,尽可能投喂配合饲料、鲜活低值贝类,提高水质稳定性,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。
现场,技术人员还向养殖户送上了免疫增强剂等物资和养殖技术手册,并与水产养殖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合作协议。
一审 邱浩恺
二审 金旭
三审 郭媛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