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,不论是在核动力潜艇、军用超音速飞机的结构材料、海上采油等产业设备的应用上,还是各大手机、电子产品推出的一系列钛合金定制版,都不难发现,在制造业的浪潮中,钛合金以其卓越的性能,成为了高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材料。我县2024年城市合伙人张豪胤正抓着市场消费的“新风口”,以“多、快、好、省”的理念,推动着钛合金产业的蓬勃发展。
传统的钛合金制品加工方式,需要在一块足够大、足够厚的钛合金板材上,反复加工、打磨后制成,具有耗时长、损耗大等特点。如何将传统物理制粉法中的“废弃”原材料“变废为宝”,是张豪胤提出来的第一个课题。他尝试将钛合金原材料采用物理的方法制成钛合金粉末,再由钛合金粉末制成最终的钛合金制品。经过反复实验,张豪胤带领他的团队研发出了DH-S脱氢球化技术。
“用我们DH-S这项技术,它是属于一个低碳环保,我们没有消耗大量的能源,同时我们厂内生产的所有产品,它都是一个回收再利用的。我们不仅拿到了国际回收认证,同时也能帮助我们这个降低生产成本,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。”张豪胤表示。
在DH-S脱氢球化技术的基础上,张豪胤又改进了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技术,钛合金粉末与粘结剂混合后,大大加强了钛合金粉末的可塑性,实现了钛合金产品的一次成型,原料利用率可以从之前的30%提升至接近100%。
张豪胤是在去年3月份在投资人的引荐下来到了宁波。当月,张豪胤拿到了2家投资商共600万的投资额,并在象山县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下,成功将开禾科技落户在象山工业园区内的一栋独立厂房,当年8月便投入生产。“钛合金粉末,我们现在每天可以初步达到200公斤,一年可以接近80吨到90吨的总产能,大概的销售额会在3000万左右,这就意味着我们今年就可以当年投产,当年上规。”张豪胤介绍。
相比不锈钢和铝合金材质,钛合金更轻薄,也更坚固。随着加工工艺的提升,钛合金在数码3C类、军工类,医疗器械类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,张豪胤表示,他们的目标就是将钛合金产品成本降到和不锈钢制品相当,让更多的钛合金制品可以代替不锈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