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天,宁波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宁波电视台《第1发布》专栏,邀请到了市国资委党委委员、副主任张旭军,围绕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发布。
截至2025年5月底,全市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已达4.08万亿元,突破4万亿元,其中1家企业进入中国500强,9家企业资产规模突破千亿元,17家企业获评AAA级企业。
自2005年市国资委成立以来,全市国有企业资产规模、营业收入、利润总额20年间分别增长了28倍、9倍、3.5倍,年均分别增长19.3%、12.5%、8.2%。
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出,我市国资国企实力强、发展势头好。去年,市国资委制定印发了《关于宁波市属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》,主要从服务大局等6个方面,推动国有企业全方位履行好社会责任。
目前,市国资委、各市属企业已经编制了履行社会责任报告,集中展示国资国企履行社会责任情况,近期将向社会公布,此举在全省尚属首创。
张旭军:市国资委做到了三个坚持。
第一,坚持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。2023年,市委、市政府推进实施了近20年来我市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优化,形成“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+10家产业集团+1家资源要素保障平台”的新发展格局。
近两年,市国资委着重围绕改革深化提升、管理创新提质、推进央省市县合作联动、强化国资监管等方面,加快建设一流企业,提升市属企业核心竞争力。
第二,坚持牢记使命增强核心功能。牢牢把握国资国企功能性、战略性、支撑性的定位,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投资两手抓,为全市发展大局多作贡献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市属企业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3400亿元,占全市比重逐年提高。像杭甬高速复线、象山湾疏港高速、六横公路大桥一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投用;甬江科创区、奥体中心等一批重要功能片区加快开发;轨道交通建设多线并进,到2026年线网运营里程将超400公里。
同时,构建总规模超2000亿元、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国资国企基金群,做长期资本、战略资本、耐心资本,坚持投早、投小、投硬科技,通过国有资本的引领带动作用,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推动我市产业向新向实向好发展。
目前,国资基金已培育上市企业10家,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0家,省级以上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30家,“独角兽”企业3家。
第三,坚持持续筑牢民生保障底线。目前,市属国企承担了全市60%以上的公共交通和高速公路运营,中心城区60%以上肉禽蛋供应,80%以上蔬菜、水果、水产供应,80%以上的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供应,80%左右的燃气供应,面向宁波青年群体提供保障性住房近1万套。持续擦亮国资国企的亮色、底色,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、获得感。
站在新的起点上,市国资委将始终围绕市委、市政府工作部署,坚持国企为民,不断通过改革提升内生动力,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,提高核心竞争力,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贡献国资国企力量,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答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