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6日清晨5时10分,象山县一小区地下车库内,一辆正在充电的新能源汽车突然冒出烟雾,触发了车库的烟感报警器,一场险情应急处置迅速展开。
小区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后,立即通知物业安保团队。确认是一辆新能源汽车冒烟后,两名赶到现场的保安当即拔掉充电器。他们一边手持灭火器展开初期扑救,一边负责疏散周边人员,还联系了车主。
车主伊女士赶到时,车辆底部烟雾骤增,伴随 “噼噼啪啪” 的爆裂声,众人眼见火势有增大的可能,便立刻拨打“119”报警。
象山县消防救援大队接警后火速抵达现场,黑烟正从车库入口往外翻涌,靠近事故车处烟势更浓。消防员透过浓烟观察,发现车辆底盘及左后轮处已有明显火焰窜出。
面对新能源电池起火特性带来的扑救难题,现场指挥员果断下令立即采用围堰灭火法!
消防员兵分两路:一组持水枪压制火势,另一组迅速用专用挡板将车辆四面包围。随着水流不断注入围堰,整辆汽车逐渐被水淹没。几分钟后,车辆底部令人心悸的爆裂声彻底消失,左后轮火焰完全熄灭。
“电池热失控会分解氧气,形成自给自足的燃烧循环。”该大队丹西站消防员王超解释:围堰灭火对于新能源汽车起火扑救非常有效,以挡水板围住车辆,构筑临时“水池”,随即持续注水将车辆完全浸没,实现快速均匀的降温,避免爆燃和复燃。
处置注水
“幸好没有伤及周边车辆和人员。”车主伊女士心有余悸地说,这辆车辆购于2017年,使用8年从未出现故障。前一天晚10点左右,她给车充上电自己就回家了,没想到次日凌晨就出了事。
消防部门提醒:高温季节新能源车防火安全一定要注意,不宜长时间充电,充满后及时断电;优先使用通风良好的地面充电设施,地下车库充电需格外留意;定期检查电池状况,特别关注使用年限较长或曾发生碰撞的车辆,发现异常(如异常发热、异味)立即停用并报修。
来源:甬派客户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