跷二郎腿一时爽,23岁小伙隔天醒来腿“罢工”

23岁白领谈业务连轴转,第二天一觉醒来左腿竟完全不听使唤,只能拖着走路,他怎么也没想到,罪魁祸首竟是很多人每天都会做的动作——跷二郎腿

宁波市第二医院针灸科俞金金主治医师提醒:跷二郎腿时,上方腿会持续压迫下方腿的腓总神经,这种反复、长时间的压迫,会导致神经缺血、水肿、损伤。

长期跷二郎腿工作

年轻白领左腿“罢工”

小刘是个白领,工作性质决定了他需要长时间坐在电脑跟前,和许多年轻人一样,他养成了跷二郎腿的习惯。“觉得这样坐着舒服,不知不觉就会跷起来。”

发病那天下午,他和一位重要客户在咖啡厅见面,咖啡厅的沙发偏矮,小刘自然而然地跷起了二郎腿。业务谈得投入,他从下午2点一直坐到傍晚5点多,几乎没变换姿势

“站起来的时候,左小腿发麻使不上劲,像有无数小针在扎。”小刘当时以为这和平时蹲厕久了腿麻一样,缓一缓就好。他忍着不适慢慢走了几步,情况确实有所好转。

当晚,他和朋友聚会,喝了不少酒,最后几乎是断片状态。

第二天醒来,他发现左脚竟完全不听使唤——没法向上勾起,走路时不自觉拖地,得抬高膝盖才能勉强迈步,走路姿势看起来像是在“跨门槛”,左小腿外侧也是一片麻木。

意识到情况不对,小刘赶紧到医院就诊,医生诊断是腓总神经损伤,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,效果不明显,他来到宁波市第二医院针灸科寻求进一步治疗。

神经如“电线”

受压过久易“短路”

接诊的针灸科俞金金医生安排他做了肌电图检查,结果显示小刘的左腓总神经严重损伤,运动传导速度只有14m/s,波幅0.091mv,远低于正常值(>3mv)。

“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的主要分支之一,从臀部沿大腿向下,绕过腓骨颈到小腿前外侧。”俞金金介绍,它就像一根“电线”,控制着小腿前侧和外侧的肌肉运动,以及小腿外侧、足背和脚趾的感觉。

腓总神经位置表浅,缺乏肌肉保护,特别容易受压损伤。“跷二郎腿时,上方腿的膝盖骨正好压在下方腿的腓骨颈处,也就是腓总神经最表浅的位置。长时间的压迫就像‘电线’被踩踏久了,绝缘层受损,电流传导自然出问题。”

小刘就是典型的长期跷二郎腿导致腓总神经损伤,而后续醉酒后的深眠,可能让他在无意识中持续保持压迫姿势,加重了神经损伤,导致病情爆发。

基于“治痿独取阳明”的中医理论,俞金金为小刘制定了经络取穴和神经干刺激相配伍、温灸和电针相结合的分期治疗方案。经过12次系统治疗,小刘的踝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,可抵抗中重度阻力,步态基本恢复正常,复查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已无明显异常。

“以前觉得跷二郎腿是小事,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,现在我再也不敢了,还在办公桌上贴了张便条提醒自己别跷二郎腿。”治疗结束后,小刘感慨。

这些姿势格外伤神经

预防损伤建议做好这几件事

俞金金表示,临床上类似的腓总神经损伤并不少见,除了跷二郎腿,盘腿坐、久蹲、体位性压迫(如睡眠中膝外侧持续受压)都是常见诱因,此外,外伤、肿瘤、糖尿病等也可能引发该损伤,需要经常进行蹲跪工作的劳动者(如水泥工、搬运工等)属于高发人群。

腓总神经损伤会影响日常行走和站立平衡,还会造成小腿的感觉异常,当肌肉长期失去神经的支配,还有可能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,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,因此做好预防工作非常重要,俞金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,预防腓总神经损伤:

1.避免长时间不良姿势。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,避免长时间跷二郎腿、盘腿坐、久蹲等让膝外侧长期受压的姿势。如果需要长时间坐着工作或学习,要注意定时起身活动,拉伸腿部肌肉。久坐族可定时做踝泵训练(脚尖踩到底,抬起到顶),每小时做15-20次,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。

2.高危人群加强防护。长期卧床者需定时翻身,避免下肢长期受压;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,定期检查下肢神经功能,及早发现周围神经病变;水泥工、搬运工等避免长时间蹲跪,工作时可佩戴护膝。

3.留意身体异常信号。如果小腿外侧、足背等区域出现麻木、刺痛、脚尖抬起困难等异常,应及时就医检查,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。


来源 甬派

热点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