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0元以下能否买到真羽绒?秋冬来临,“羽绒服怎么选”有了新标准

寒潮一来,羽绒服便成了御寒的刚需。

然而,一则在社交媒体上发酵的“300元以下基本买不到真羽绒”话题,却让不少消费者在冷风中多了几分犹豫:低价真的买不到真羽绒吗?每年冬天,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总会伴随着对品质的担忧卷土重来。

近日,全国首个羽绒服质量分级标准在“中国羽绒服之都”浙江嘉兴平湖发布,试图以一把从A到5A的精细标尺,终结市场的混乱与猜疑。围绕“羽绒服怎么选”“如何买到真羽绒”等消费者关心的问题,潮新闻记者采访了标准制定相关人士与多位从业者。

价格迷思:300元能不能买到真羽绒?

“这说法不完全对,价格确实是重要参考,但不能简单以价格论真假,因为购买渠道和购买时间是关键。”在平湖经营羽绒服生意二十多年的张一剑告诉记者,羽绒价格波动剧烈,以今年为例,8月前一吨90白鸭绒约为35万元,近期已涨到48万元,每件衣服的原料成本就相差超过100元。“加上加工费、辅料成本等同时上涨,同一款羽绒服在不同季节价差可达一倍。”

羽绒服工厂负责人祝览月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,他坦言作为厂商,行业产能过剩导致大量当季滞销库存被迫低价清仓,尤其女装款式迭代极快,“很多做出来的衣服当季卖不掉,那么如果说他库存到第二年卖,厂家为了回笼资金,低于成本价抛售很常见”。

“我们每一个商家后面都有一家企业,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羽绒服如此物美价廉,因为我们等于是源头。”张一剑则从产业带特性角度补充道,平湖商户因常年专攻羽绒服,多在淡季提前备货,此时原料和加工成本较低,因此即使在300元左右的价格区间,也能提供真羽绒产品。“就像我们会提前囤一些鹅绒,这样成本也会比较低。”

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不少主播和电商往往在销售旺季才临时入场抢购现货。面对火爆的市场需求,他们不仅常陷入“有钱没货”的窘境,还要承担因集中采购而水涨船高的原料与加工成本。

“整个市场一热起来,电商都来抢现货,原材料、加工费都在涨,有些人为了拿到货甚至不惜加价。”业内人士秦灿(化名)坦言,“这部分被推高的成本,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。”

秦灿进一步分析,作为一手厂商,有时为清理库存可以接受微利甚至亏本出货;但作为销售端的卖家,则必须保证自身利润空间。“直播带货虽然打开了新的销路,但其运营模式本身也决定了它的成本结构更高。”

因此,对于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来说,把握好购买时机尤为重要。“春夏季节购买反季羽绒服是最划算的,”张一剑建议,“这时候不仅能买到真正的羽绒服,还能捡漏一些清仓的羽绒服。”

源头保障:一把“5A”标尺的诞生

“低价=劣质”的标签,也曾让平湖这个全国最大的羽绒服产业带倍感压力。

“外界说的‘飞丝绒’,在平湖本土生产的羽绒服中,其实已经几乎不存在了。”秦灿表示:“我们一年四季365天都在做羽绒服,品质是我们最注重的。”

近日,平湖联合五省(市)17家单位共同发布羽绒服质量分级标准,在国家标准基础上进一步细化,以绒子含量、蓬松度等五项关键指标,将产品划分为5A至A五个质量等级。与之配套的分级评价平台同步上线,实现“一件一编号”“一件赋双码”的精细化管理。

“保暖的核心是朵状的‘绒子’。”平湖·中国服装城运营总监陈杰用解释道,“新标准直接告诉你朵绒有多少,更能体现真实保暖能力,让用碎绒丝充数的产品无所遁形。”

这一变革让原本依靠价格和手感猜测品质的消费体验成为历史。如今,消费者通过清晰的分级标识就能直观判断产品质量,这不仅是一份实用的“选购指南”,更是行业自我规范的“品质标尺”。

目前,平湖已有17家企业率先通过严格检测,成为首批获得3A以上评级的品质标杆。这些企业的产品均实现“一件一码”,消费者扫码即可查询权威检测报告,实现放心选购。

除了推行分级标准,装城也在主动推进品质升级。陈杰介绍:“我们在三楼专门设立‘原创严选专区’,通过市场方的严格筛选,集聚了一批专注90绒、坚持原创设计的优质商户,确保该区域的整体品质水准。”

“5a质量分级的话,确实对这个行业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,” 祝览月表示,如今许多羽绒供应商也已经提供溯源服务,加上企业自身对品质的严格把控,多方合力,一起推动市场走向“健康的有序的竞争”。

消费者指南:如何挑选羽绒服?

那么,除了扫描“羽绒服质量分级”二维码进行核实,消费者在选购羽绒服时,还能通过哪些方法辨别真伪,挑选到高性价比的正品呢?

“首先,品牌和经营主体是消费者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。”陈杰表示,“如果是波司登等知名品牌,或者在直播平台中信誉度较高的经营主体,这些都是比较可靠的选择。”

祝览月则指出,在主流电商平台的官方旗舰店中,从两三百元到六七百元不等的羽绒服,其充绒量、含绒量等关键指标基本都能达标,“相较于商场里的同类商品,线上渠道的产品确实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”。

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,水洗标和吊牌是了解羽绒服品质的关键。张一剑特别强调要认准“绒子含量”:“一定要看水洗标上是否明确标注‘绒子含量’,而不是简单写‘白鸭绒’。”他解释说,绒子含量’是保暖的核心,目前新国标用‘绒子含量’取代了过去的“含绒量”。

除了绒子含量外,执行标准同样重要。“应选择标注‘GB/T 14272-2021’新国标的产品。如果标签信息模糊,只写'白鸭绒'等笼统表述,却缺少具体的绒子含量和执行标准号,就需要谨慎购买。”

此外,价格也是衡量质量的重要因素。“如果是秋季穿的薄款羽绒服,价格在200元左右是合理的,因为这类产品充绒量较少,做工和面料相对简单。”陈杰也提醒消费者,“如果是采用三防、五防等功能性面料的羽绒服,单是面料成本就要五六十元,这样的产品售价肯定要在三百五十元到四百元之间。”

在实体店选购时,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来初步判断羽绒服的品质。“用手触摸羽绒服表面,感受内部填充物。如果摸到过多过粗、过硬的毛梗,或者感觉填充物不均匀,可能意味着产品质量有问题。”张一剑建议可以用手捏紧羽绒服然后松开,观察回弹速度:“回弹越快,说明蓬松度越好。如果回弹很慢,且留下明显压痕,则说明填充物品质可能较差。”


来源:潮新闻


热点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