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全食来了!教你如何欣赏和拍摄绝美“红月亮”

2018年7月28日凌晨,在东钱湖畔拍摄的月全食,左边那颗星星是火星。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摄

9月8日凌晨,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月全食将亮相天宇。据目前的气象预报,届时宁波天气应该是不错的,我们有望看到月食从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,机会十分难得。

到时候,大家只要仰头看天空,就会见到一轮明亮的圆月逐渐被“天狗”吞噬,变成一个暗红色的月亮,悬在星光闪烁的黑色天幕上,十分美丽。

此前,我曾有3次在宁波观赏、拍摄月全食的经验。在本次月全食即将来临之际,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欣赏与拍摄“红月亮”的经验。

月全食可分为七个阶段:半影食始、初亏、食既、食甚、生光、复圆、半影食终。

不过,在半影月食阶段,肉眼通常难以觉察月亮变暗了;在初亏到复圆这5个阶段,我们才可以明显看到月亮的明暗变化,因此也是最佳观赏阶段。

初亏不久之后的月亮,摄于2018年7月28日。

即将全部进入地球本影的月亮,摄于2018年7月28日。

本次月全食的初亏时间,是在9月8日0时27分,此时月亮刚好接触地球的本影;

1时30分,食既,月亮开始全部移入地球本影;

2时12分,食甚,月亮中心和地球本影中心相距最近;

2时53分,生光,此时月亮从地球本影中开始冒出;

3时57分,复圆。

其中,从食既到生光,整个全食阶段长达83分钟,我们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赏“红月亮”。

月全食,摄于2018年7月28日。

如果只是观看的话,我们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,抬头即可看到月全食的全过程。当然,如果有望远镜,则可以观察到月亮表面的更多细节,趣味性会更强一些。

如果要拍月食的话,难度也不是很大。在月偏食阶段,通常以月亮的明亮部分为基准进行测光与曝光即可;而到了月全食阶段,由于此时月亮的亮度非常低,因此最好把相机(手机)固定在三脚架上进行拍摄,否则很容易因手抖而把月亮拍糊。

月全食,摄于2014年10月8日。

拍摄方法一般可分为3种。

一、拍摄“红月亮”的月面特写,最好用相机接长焦镜头来拍摄(也可以用变焦功能强的手机,把月亮“拉近”拍摄)。由于此时月色昏暗,因此需要把相机设置为高感光度并采用较长时间曝光。

二、用广角或中长焦镜头来拍摄“红月亮”与地景相结合的照片。此时,相机的参数设置与拍摄月全食特写照片是一致的,注意不能曝光过度,否则会导致红月亮变成白月亮。

2014年10月8日,在北仑海边拍摄的月全食。

三、还可以定点拍摄整个月食过程,即拍摄“月食葫芦串”。这得把相机固定在同一地方,然后每隔数分钟拍摄一张月亮照片,最后合成为一张照片。这时候,选择漂亮的地景也很重要。

2018年7月28日凌晨,在东钱湖畔,经定点拍摄、后期合成的月全食过程。左下那颗星星是火星。

最后再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,这“红月亮”是怎么形成的。

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种,只发生在“望日”,也就是满月之时。在某个特定的望日,当太阳、地球、月亮恰好成一线,此时地球处在中间,太阳照射地球在太空中所形成的投影将会整个“罩”住月亮,如同传说中的“天狗吞月”,月全食就发生了。

当月全食发生时,月亮并不是黑的,或者索性看不见了,而是变成了古铜色至暗红色,这又是为什么呢?

这是因为,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层的折射后还是能照到月亮表面,只不过,此时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表现出强大的“穿透力”,能够抵达月面,从而把月亮“染”成红色;而其他颜色的光,由于波长较短,基本上都在大气层中散射掉了,无法到达月面。

作者简介

张海华,网名“大山雀”,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、复旦大学中文系,获哲学学士、文学硕士学位,现为媒体人、自然摄影师、博物作家。有20年野外摄影经验,业余主要致力于野生鸟类、两栖爬行动物、野花、昆虫等方面的拍摄及自然文学创作,已著有11本自然博物类图书,分别为《云中的风铃:宁波野鸟传奇》《夜遇记》《东钱湖自然笔记》《诗经飞鸟》《神奇鸟类在哪里》《神奇鸟类在身边》《龙观自然漫步》《勐海观鸟笔记》《夜探大自然》《野花有约:宁波四季赏花之旅》《棘螈和它的朋友们》。

来源:甬派客户端

热点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