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亮家门口的民生路!丹西街道居民议事出“金点子”促实事

“以前这条沿河的路晚上黑漆漆一片,我们都不敢出门散步,这么漂亮的路,太可惜了。”“幸亏有居民议事员帮我们想办法、提建议,现在景观灯跟路灯接通一起,路上亮堂了,我们出行也更加安全了。”近日,家住丹西街道小厅村的不少居民饭后相约散步,看到原先象山河路南首(丹爵路-天安路西侧)的绿化带景观灯6年不亮的情况有所改变,大家都纷纷交口称赞。而这正是人大丹西工委通过完善居民议事制度,督促政府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、办好民生实事的一个缩影。

早在2020年6月,丹西街道成立首届居民议事会,同步出台《居民议事会议事规则》及闭会期间活动制度,明确议事员构成、履职考核等机制。议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,围绕街道发展要事和民生关键小事展开讨论。以象山河路南段景观灯长期“失明”问题为例,居民议事员在第二届三次会议上正式提交建议,人大丹西街道工委迅速响应,组织现场调研、协调县城投等部门明确亮灯时限,最终在多方协作下顺利完成亮灯工程。议事制度不仅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,更实现了从“提问题”到“解难题”的闭环管理。

除了聚焦亮灯、停车难、老城更新等“民生小事”,居民议事会还深度参与街道经济社会发展、预算执行、重大项目推进、环境保护等重大议题的监督与讨论。通过民主议事、协商监督,推动文明创建全域整治、南庄片区停车优化等一批群众关切的问题有效解决,切实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满意度。议事平台既打通了基层治理的“末梢神经”,也提升了公共服务的响应效率和实施质量。

居民议事会不仅解决了具体民生问题,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构建了“群众提事、议事会议事、人大督事、部门办事”的基层治理新格局。它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,培养了大家的民主意识和公共精神,真正实现了从“旁观者”到“参与者”的身份转变。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,有效提升了资源整合效率和问题解决能力,成为丹西街道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、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引擎。

如今,居民议事已成为丹西街道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。人大丹西街道工委主任罗挺表示,接下来将继续发挥居民议事制度在发现问题、监督落实、汇聚民智等方面的作用,进一步丰富基层民主实践,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更多“丹西力量”。

一审 林爱雪

二审 吴敏勇

三审 郭媛媛


热点新闻